Cryptos: 22,403 Exchanges: 539 Market Cap: 1,046,808,560,189 24h Vol: 46,208,726,589
BTC EthereumETH

Rank #2

coin

On 3,466,578 watchlists

Tags:

PoS

Smart Contracts

Ethereum Ecosystem

Coinbase Ventures Portfolio

Three Arrows Capital Portfolio

Ethereum Price (ETH)

$3,482.88
-0.24%

ETH Charts Live Data

什麼是以太坊 (ETH)?

以太坊 (Ethereum) 為去中心化的開源區塊鏈系統,且擁有自己的加密貨幣「以太幣 (Ether)」。以太坊亦為其他許多加密貨幣運作,以及執行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的平台。

維塔利克·布特林 (Vitalik Buterin) 首次在 2013 年的白皮書中,提出以太坊的概念。布特林和其他共同創辦人,在 2014 年夏天的網路公開募資中,籌得了此計畫的資金,並於 2015 年 7 月 30 日正式啟動了此區塊鏈。

據稱,以太坊的目標是成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全球平台,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編寫和運行軟體的環境,且免受審查、停機和詐騙影響。

是誰創建了以太坊?

以太坊共有八位創辦人,以加密貨幣計劃來說,可說是多到不尋常。他們於 2014 年 6 月 7 日,在瑞士楚格首次會面。

  • 這群人當中,最知名的或許是俄羅斯裔加拿大人維塔利克·布特林。2013 年時,他撰寫了第一份關於以太坊的原版白皮書,且至今仍在持續改善此平台。創辦以太坊前,布特林共同創辦了《比特幣雜誌》(Bitcoin Magazine) 新聞網站,亦為該網站的作者。
  • 英國工程師加文·伍德 (Gavin Wood) 可說是以太坊第二重要的共同創辦人,他以 C++ 程式語言編寫了以太坊的首個技術應用程式,提出了以太坊的原生程式語言 Solidity,亦為以太坊基金會的首任技術長。創辦以太坊前,伍德是微軟的研究科學家,離開以太坊後,他創立了 Web3 基金會。

以太坊的其他共同創辦人還包括:安東尼·迪奧里奧 (Anthony Di Iorio),他資助了此計畫的早期發展;查爾斯·霍斯金森 (Charles Hoskinson),主要負責創建位於瑞士的以太坊基金會,訂定其法制架構;米海·阿里斯 (Mihai Alisie) 協助創辦了以太坊基金會;約瑟夫·魯賓 (Joseph Lubin) 為加拿大創業家,和迪奧里奧一樣,在早期資助了以太坊,後來為基於以太坊的新創公司成立了孵化器 ConsenSys;阿米爾·切特里特 (Amir Chetrit) 協助共同創辦以太坊,但在開發初期就退出了該計畫。

以太坊的獨特之處是什麼?

以太坊是區塊鏈智能合約平台概念的先驅。智能合約為電腦程式,能在網路上自動執行必要的動作,以符合多方之間的協定。智能合約旨在減少立約人之間對可信任中介人的需求,進而降低交易成本並提升交易信度。

以太坊最主要的創新在於,其設計的平台能使用區塊鏈執行智能合約,進一步強化了既有智能合約技術的優點。根據加文·伍德的說法,以太坊的區塊鏈設計概念類似「一台電腦服務全世界」,藉由在分散全球的公共節點網絡上運作,理論上能讓任何程式變得更強大、免於審查且更不容易受詐騙影響。

除了智能合約,以太坊區塊鏈也能透過其 ERC-20 相容標準,託管其他稱為「代幣」的加密貨幣。事實上,託管功能目前已經是以太坊最常見的用途,現在已有超過 28 萬種與 ERC-20 相容的代幣發行,其中的 40 多種佔據了加密貨幣市值的百大排行,例如美元穩定幣 (USDT)LINK幣安幣 (BNB)

相關頁面

您是加密貨幣的新手嗎?即刻瞭解要如何購買比特幣(BTC)。

準備要瞭解更多了嗎?造訪我們的學習中心

想查詢交易嗎?造訪我們的區塊瀏覽器

對加密貨幣的世界有興趣嗎?閱讀我們的部落格

市面上有多少以太幣在流通?

截至 2020 年 8 月,約有 1 億 1 千 2 百萬枚以太幣在市面上流通,其中有 7 千 2 百萬是由創世區塊(以太坊區塊鏈上的第一個區塊)所發行,而在這 7 千 2 百萬枚中,有 6 千萬枚分配給 2014 年群眾募資中,資助給該計畫的初始貢獻者,另有 1 千 2 百萬枚留做開發資金。

其餘的以太幣則是在以太坊網絡上,作為礦工的區塊獎勵發送。在 2015 年時,最初的獎勵為每區塊 5 以太幣,在 2017 年降至 3 以太幣,到了 2019 年初則為 2 以太幣。開採一個以太幣區塊平均費時 13-15 秒。

比特幣和以太幣經濟體系最主要的差別之一,是後者沒有通貨緊縮的問題,意即總流通量無上限。以太坊的開發者提出的原因是,不希望為其網絡設定「固定的維安預算」。由於以太坊得以透過共識來調整以太幣發行率,其網絡會盡可能限縮貨幣發行量,來維持適當安全性。

以太坊網絡的安全機制為何?

截至 2020 年 8 月,以太坊透過 Ethash 工作量證明 (Proof of Work)演算法來維護其安全性,該演算法屬於 Keccak 雜湊演算法家族。

然而,官方亦有計畫要在以太坊 2.0更新中,轉移至權益證明 (Proof of Stake) 演算法,而此大幅度的更新預計在 2020 年下旬或 2021 年上旬推出。

以太坊 Merge

2022 年,以太坊將從工作量證明機制轉換到權益證明機制,並將這次轉換的名字自Ethereum 2.0更名Merge。Merge 預定於 2022 年 9 月 15 日上線推出,其與 Goerli 測試網在 2022 年 8 月 11 日合併完成

推薦閱讀:Ethereum Merge 必學知識

在 Merge 中有多個對 Ethereum 的重大異動。首先,既有的工作量證明以太坊主網,與權益證明的 Beacon 鏈合併。兩條區塊鏈共同形成新的權益證明以太坊,包括共識層與執行層。共識層負責同步整個網路中的區塊鏈狀態,而執行層則處理交易與區塊產出。

其次,Merge 有效降低 ETH 的發行量。這稱為「三重減半」,是向比特幣減半的一種「致敬」,因為 Merge 能將 ETH 發行量減少 90%。目前有超過 1,400 萬枚 ETH 質押中,因此在轉換後,ETH 很可能會發生通貨緊縮。再者,質押者預期在目前的演變下,將可賺取約 8% 到 12% 的年化報酬率。在轉換到 Merge 後,質押中的 ETH 無法立即提領出來;預計要到 6 到 12 個月後的「上海」升級完成後才能提領。

深入了解Merge 後的以太坊常見誤解

Merge 不會增加交易吞吐量或降低gas 費用,因為區塊產生速度維持在約 12 秒(現在為 13 秒)。Merge 也不會有鏈上治理,因為相關的協定異動仍在討論中,且透過利益關係人於鏈下決定。

重要的是,轉換為權益證明後,以太坊的每年能耗將可下降,自一年 112 TWh 降到僅需 0.01 TWh,降幅達 99.9%。減少能耗也讓投資人預期,機構投資將會大舉流向「更綠」的以太坊。另一方面,產值估計達 190 億美元的以太坊礦工,支持ETHPoW,是使用工作量證明的以太坊的一種硬分支。在ETH PoS vs ETH PoW 文章中,詳細介紹兩者間的主要差異。

深入了解以太坊 2.0

以太坊 2.0 也稱為 Serenity,是眾人期盼已久的以太坊區塊鏈升級版。

這是很重大的事件。以市值來看,以太坊網路上的各種加密貨幤市值合計,為全球第二高,因此轉換過程必須順利。如果處理得不好,質押在其中的幾十億美元恐將面臨危機。

在 FAQ 中可以看到全新以太坊網路的優缺點,以及其發展方向,還有對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有什麼意義。

以太坊 2.0 是什麼?

簡言之,以太坊 2.0 會將其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自和比特幤相同的工作量證明轉換到權益證明。這次轉變等於是要揮別已經使用了五年,相當經得起考驗的協定。

這次轉變不會産生全新的加密貨幣,你的以太幤還是維持完全不變。反之,多數的變化都會發生在後端的技術強化,你可能完全感覺不出來。

以太坊 2.0 區塊鏈自 2015 年即開始發展,無法一夕完成。主要的改版目標是要提高容量,讓交易能夠更快速地執行。開源 DApps 和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爆炸性成長,讓整個以太坊區塊鏈網路為之淹沒。

舉例來說,回顧 2017 年 CryptoKitties 推出時那些瘋狂的日子;當時以太幤和比特幤價格屢創新高。收藏這些貓咪的需求熱度達到顛峰時,造成幾十筆等待處理的交易都因而塞車。

因此需要讓主網能夠滿足未來需求,可以規模化,對其未來的生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加密貨幣玩家可能就會在別處另起爐灶了。

以太坊 2.0 和 1.0 有什麼不同?

區塊鏈技術公司 ConsenSys 在描述以太坊 2.0 和其前身 1.0 有何不同時,有個很妙的說法。

如果以太坊 1.0 是條交通十分繁忙,但雙向各只有一線道的話,所有的車就得排隊慢行才能通過。

以太坊 2.0 將導入分片(下一題中會有詳細說明);效果就好像把原本的區塊鏈變成有幾十線車道的高速公路。因此同時可以處理的交易量將大幅提升。

從工作量證明轉換至權益證明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為了節能。工作量證明耗用的電力十分驚人,光是一筆比特幤區塊鏈交易造成的碳排放,就相當於 667,551 筆 VISA 交易。以太坊 1.0 一筆支付會用掉的電力,超過一個典型美國家庭的一日用電量。

根據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簡稱 IEEE) 的估計指出,以太坊 2.0 節能程度達到驚人的 99%。也就是說,除了帶來金融自由外,區塊鏈將不再是環境殺手。

分片鏈是什麼?

分片是一種讓以太坊 2.0 能夠規模化的技術。它可將區塊鏈主網切成多個較小的分片鏈,能夠同步運作。分片技術能讓原本必須依序執行的交易變得能同步運作,能更聰明地善用算力。

如同 ConsenSys 團隊解釋所說:「每個分片鏈就像另開新車道,讓以太坊從單線道小路變成多線道公路。平行運作的更多線道,就能帶來更大的吞吐量。」

聽完,你可能會覺得:「這太聰明了!為什麼一開始不這樣設計?」坦白講,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分片最大的問題是,要是沒有做好的話,很容易發生資安問題。由於負責保護這些小型分片的驗證者數量較少,因此有被不肖份子掌控的風險。這就回到古典密碼學愛好者多年來一直飽受困擾的老問題:規模化、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三者只能兼顧其中兩者。

以太坊 2.0 如何進行質押?

以太坊 2.0 區塊鏈其中一大轉變,就是轉向質押。這需要整個重新思考新區塊確認的方式。

權益證明系統又稱為「Casper」,要求驗證者必須出錢辦事。為了取得在區塊鏈中新增區塊的特權,同時獲取報酬,驗證者必須拿出 32 枚以太幤並將其閉鎖。你可以把這和保險政策相比:如同你把酒店房間搞得一團糟,就會被扣保證金一樣,驗證者如果沒有按照區塊鏈的利益行事,就會失去其以太幤。

你可以想像,這和現行以太坊的運作方式有多麼不同。擁有最強算力的人,才挖得出新區塊;日常消費者很難擁有這樣的技術力。透過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區塊通常基於閉鎖的加密貨幣數量,以比例方式來委派。因此如果有人質押了總數 5% 的代幤,就可以驗證 5% 的新區塊,並且得到相對應的報酬。在以太坊 2.0,驗證者是隨機抽出的。

接下來看錢的部分。報酬可以多到什麼程度?嗯,這取決於當時有多少驗證者,而且報酬數量會逐漸減少。以太坊的發展藍圖指出,在質押 32 枚以太幤時,最高的報酬可達 18.2%,最低為 1.56%。

假設一枚以太幤價值 300 美元,想當上驗證者,就必須提撥 9,600 美元出來。這變化非常巨大。因此出現了質押池,加密貨幣玩家把自己的以太幤放在一起,並分配其報酬。

權益證明會結束以太幤挖礦嗎?

長話短說,會。一旦以太坊 2.0 全面推出,以太幤礦池就無用武之地,必須另覓轉型之道。也許必須轉換跑到至其他代幤,或是改行去當賭徒。

也就是說,他們暫時還不用打包自己的礦機,因為在測試網仍在起步,各階段逐步生效之前,工作量證明仍會維持主流地位。

大家也擔心挖礦社群會大舉反撲,甚至為了保護他們珍貴的獲利,因而阻止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實作。雖然結局未必至此,但還是有發生硬分支的風險,也就是加密貨幣一分為二的戲劇化過程。

過去是有此前例的。2016 年時,由於發生 MakerDAO 駭侵事件,原本的以太坊網路就發生了一次硬分支。遭駭侵者竊走資金的原始區塊鏈,更名為「古典以太坊」,仍採用工作量證明;獲得資金返還的新平台則保留了以太坊的名字。

以太坊改用權益證明的優缺點是?

如前所述,更高的能源效率是質押制度帶來的最大優勢之一。但還不只如此。其他的好處如下:

  • 降低進入門檻。 要當上工作量證明區塊鏈的驗證者,經常貴到令人卻步,因為你必須投資大量高科技挖礦設備。以太坊說,轉換到權益證明的目的,是「讓一般消費者等級的筆電,也能處理並驗證分片」。
  • 競賽更公平。 由於挖礦設備成本所費不貲,再加上工作量證明的耗電量,經常只有一小批資金充裕,有能力負擔的一小批礦工,才有能力産出新區塊。
  • 提高網路攻擊的成本。 驗證者將有確保區塊鏈安全無虞的經濟誘因。想攻擊以太坊網路的不肖分子,必須先質押一筆錢,而且這筆錢將一去不返。

當然,你也猜得到,權益證明演法還是有些缺點。包括:

  • 質押大戶可能擁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取消挖礦,並不表示就能免於權力不平衡的問題。財力雄厚的人可以質押 32,000 枚以太幤,比別人多驗證 100 倍以上的區塊。
  • 在這種規模上還未經測試。 以太坊將會變成史上轉換到權益證明的最大加密貨幣。這個專案必然會面臨可能造成災難的各種複雜問題,與無法預見的漏洞。

以太坊 2.0 會有哪些主要階段?

如你所猜,以太坊基金會對於接下來的升級,將會非常謹慎。因此,整個轉換到以太坊 2.0 的過程,就會很像邊開船邊造新船。

簡言之,將會有 Phase 0、Phase 1、Phase 2 等三個階段;現有的以太坊 1.0 在各階段還會持續運作。

三個階段分別詳述如下:

  • Phase 0 將會先推出標桿鏈,用以管理驗證者,並且推出權益證明演算法,以及報酬與罰則。預計於 2020 年 1 月啟動。
  • Phase 1 會加入分片機制,以以太坊網路分成 64 個不同的鏈。邏輯上這會讓處理容量乘以 64 倍,但實際上會讓以太坊 2.0 每秒可處理的交易量,較其前身提升數百倍。在其計畫中,本階段規畫於 2021 年達成。
  • 進入 Phase 2 後,以太幤的轉帳、提款與智慧合約功能即將實作完成,最後將會永久關閉以太坊 1.0。目前希望 2022 年可以達成此目標,但由於計畫實在很龐大,可想而知很難如期推出。

如同這篇由 Jeffrey Hancock 撰寫的 Medium.com 專文所述,「不幸的是,所有 Phase 2 之前的事,都還只能算是預測;這些階段更是缺少可信賴的資訊。」

在以太坊基金會的帶領下,有數百位開發者投入這個專案。所有複雜的技術細節,都記錄在這個專屬的 Github 網頁中。

為何以太坊 2.0 姍姍來遲?

現在已經過了 2020 年一月,你可能會想:以太坊 2.0 應該已經推出了!我是怎麼 錯過 的?

嗯,不必擔心,你並沒有落後;事實上,這個全新的區塊鏈發展計畫,進度嚴重落後。

原本的計畫預定日程已經錯過了,後來大家希望以太坊 2.0 能在 7 月時推出,以慶祝以太坊區塊鏈 15 周年慶。當打開香檳慶祝的那一剎那,大家都會將計畫落後的痛苦拋諸腦後。但是,這個希望也落空了。

問題在於必須先推出公開測試鏈,並且執行數個月的錯誤懸賞計畫,之後才能推出標桿鏈;而以太坊基金會成員 Justin Drake 也對此目標是否可在 2020 年第三計達成表示懷疑。他認為 Phase 0 的實現恐怕會拖到 2021 年 1 月,也就是整整落後計畫一年。

以太坊創辦人之一 Vitalik Buterin 後來盡力緩解 Drake 七月中那篇文章帶來的悲觀情緒。他指出 Altona 測試網已在 7 月時推出,因此 Phase 0 將會在 11 月正式開始運作。Buterin 在 Reddit 上回覆 Drake 時說:「我個人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不論準備到什麼程度,我認為在 2021 年前就能推出 Phase 0。」

這是很大膽、倉促且高風險的說法。因為,在還沒完全準備好前就推出,可能會對以太坊區塊鏈的依賴者帶來很大的衝擊、造成價格崩跌,同時帶來麻煩的資安漏洞。

到了八月中,Buterin 似乎收回了他的說法,或許還是得面對現實。在一場Podcast 訪談中,他說:「坦白說,從技術實作的角度來看,以太坊 2.0 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困難。我認為絕不是因為發現一些基礎的缺陷,使計畫不可能實現;我真的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完成。這不過是時間問題,而且實際上最近的進度相當快。」

至於以太坊 1.0 區塊鏈,之後會怎麼樣?

當以太坊 2.0 終於 推出後,以太坊 1.0 至少還會同步運作一兩年。

只要以太坊 2.0 完成建置完成並開始運作,ConsenSys 指出:「現今對以太坊 1.0 的計畫是,在 Phase 1 推出時,就會將之有效轉換成以太坊 2.0 的第一個分片。」

實際上,有人用一些很貼切的比喻,來說明轉換作業要如何進行。

有位 ConsenSys 員工 Jimmy Ragosa,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說法來比較兩者:如果說以太坊 1.0 是一輛巴士,那以太坊 2.0 就是一列火車。

Ragosa畫了一幅圖指出,當火車還在打造時,巴士已經在路上跑了;而巴士乘客要等到指標鏈推出後,才能換乘火車,繼續旅程。他寫道:「最後會是用火車來載運巴士」。

我現在持有的以太幤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現在手上有以太幤,你可能會很擔心,當新的區塊鏈上線時,你的以太幤可能會一文不值。

要記住一件事;以太坊 2.0 的推出,會改變的是區塊鏈技術,而不是加密貨幣。不會出現任何你需要另行購買的新代幤,你也無需把手上的以太幤轉換成其他類型的數位資産。

但如果你擁有相當數量的以太幤,你可能可以好好想想,如何透過質押來善用手上的加密貨幣。不過還是提醒你,你可不會想馬上這樣做。因為加入指標網的驗證者,在升級到 Phase 2.0 之前,無法提領已經質押的以太幤;而升級會需時 2 到 3 年之久。

再強調一次,升級完成後,你不用去買以太幤 2.0 代幤。你所熟悉而且喜愛的以太幤,還是原汁原味,存在你慣用的以太坊錢包裡。

以太坊 2.0 會怎麼影響 DeFi?

以太坊 2.0 會讓去中心化金融服務,不論在速度或交易手續費上,都遠比今日更加實用。

目前的以太坊 1.0,每秒僅能處理約 25 筆交易 (TPS)。這對單一 DeFi 協定來說已嫌不足,更別提整個區塊鏈網路的需求了。

Vitalik Buterin 曾經建議 說,只要以太坊 2.0 的各階段都能正確實作出來,其容量可以快速提升到 100,000 TPS。

但是 Multi Capital 創辦人 Kyle Samani 則認為,如果去中心化金融服務更受歡迎的話,做到這種程度,仍然是不夠的。

五月時在 Twitter 上有一場對於以太坊未來挑戰的討論中,他寫道:「你說說看,要怎麼樣用 25 TPS 的速度來運作一個全球金融體系?2,500 TPS 夠嗎?25,000 TPS 行不行?我可以很篤定地說,加密貨幣的交易速度至少要達到 1,000,000 TPS,才能夠滿足全球規模的需求。」

每秒 100 萬 筆交易!總結來說,就算以太坊 2.0 區塊鏈網路成功推出了,接下來平台也需要額外進行一系列強化,才能跟得上用戶的需求。

這項區塊鏈新技術,會影響以太坊上的 DApps 嗎?

大家對以太坊 2.0 有個疑慮,就是升級後,可能會對現存的 DApps 造成衝擊。我們最後會遇到像 Apple 一樣的問題,也就是新推出的 iPhone 不再支援為舊機種設計的 app 嗎?

其實,DApps 與區塊鏈的相容性問題,不見得會成為風險。更大的風險反而會是當新網路推出時,可能會造成既有業務中斷,讓企業活動受限。

以太坊 2.0 若能成功推出,將會造成新一波區塊鏈的創新;因為過去飽受高交易手續費和緩慢確認速度之苦的開發者,將會從其他較小的平台回歸。

根據Dapp.com 在 2020 年第二季發表的市場報告指出,目前共有 1,394 個活躍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其中有 575 個 (約佔總數的 41%) 在以太坊上執行。回到令人興奮的 2017 年,對想要開發自有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來說,除了以太坊區塊鏈之外,沒什麼別的選擇;但今天的選擇卻多到不行。

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將會看到以太坊重新奪回這些年來逐漸流失的市場佔有率。這份 Dapp 報告指出,以太坊在第二季成功倍增其去中心化應用的活躍用戶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的 125 萬人。主要動力來自對 DeFi 應用的需求。

Vitalik Buterin 對以太坊 2.0 是怎麼想的?

如前所述,Buterin 決心要推出新的區塊鏈,而且就算以太坊 2.0 真的成功上線,他也不會就此滿足。在 2020 年 3 月時,他推出一個以太坊發展詳細路線圖,其中指出「以太坊 2.0 在未來 5 到 10 年以及更長遠的未來,可能的發展模樣」。

對於一些人指稱以太坊 2.0 的設計,還是不如 2009 年比特幤建構方式的說法,他也堅定地予以駁斥。Buterin 堅持認為分片加上稱為「零知識證明」的先進技術,能讓以太坊區塊鏈網路的使用成本較比特幤便宜不少。

這位程式設計師繼續列舉當以太坊 2.0 升級成功後的各種獨特賣點,包括權益證明演算法與其他特色,例如無狀態驗證、12 秒的區塊産生時間等。

但除了這些好處之外,一切都還得回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所有以太坊開發者急於解決的一個問題:「以太坊 2.0 的最重點,就是規模」,他這麼寫道。

以太坊 2.0 的主要缺陷是?

Buterin曾經承認轉換為權益證明的一大主要缺點,就是「因為要和驗證者打交道,因此技術上絕對會變得更加複雜」。

這就涉及一個更大的,而且會永久決定以太坊是否能廣獲主流採用的一大問題。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是非常複雜的。就算是拿過計算計科學博士學位的人,往往也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正確讀懂加密貨幤新創公司的技術文件。

讓平台技術變得更複雜,就得面對一般消費者為之卻步的風險;他們可能會因此重新考慮,該不該踏入加密貨幣市場。

推動區塊鏈市場,並對區塊鏈網路有著瘋狂需求的 DeFi,同樣有著複雜而難以使用的缺點,尤其是對從來沒有接觸過數位資産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八月中,Buterin 甚至還發過一則推文說:「提醒各位,你想參與以太坊,不一定非得參與『最熱門的 DeFi』才行。實際上,除非你真的了解你在做什麼,不然暫時保持距離,或是僅僅小額投入,會比較好。這世界上有很多種以太坊 dapps,多多接觸研究吧!」

如前所述,以太坊 2.0 的一大缺點是它將會大步邁入未知的領域,因為過去從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區塊鏈平台轉向權益證明的前例。雖然針對其框架與程式碼的稽核,目前大多相當樂觀 (僅在三月時發現一些資安漏洞);但如果在主網更新時出了問題,以太坊很可能會陷入公關災難。

新區塊鏈會讓以太幤的價格上漲嗎?

很多交易者都在問,當以太坊 2.0 全面上線時,會對以太幤的價格造成什麼影響。

當然,以加密貨幤市場來說,由於市況經常在數小時内豬羊變色,就算有顆能未卜先知的水晶球,也沒什麼意義。(只要回顧一下在 2020 年 3 月加密貨幣崩盤時發生過的事就知道了,當時以太幤價格慘跌,讓許多 DeFi 協定中的部位都被迫進行清算)。

最近 CoinDesk 剛好於以太坊五周年慶時推出的報告中,指出了如果升級順利或不順時,以太幤的價格走勢。

作者指出:「以太坊 2.0 如能成功推出,而且前兩個 Phase 的發展都很順利的話,在投資人眼中,以太幤的價格將會大幅看漲。以太坊 2.0 的推出,會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表示一個可用的替代性交易驗證系統,可以更加節能。

聽起來希望很濃厚。但是,該報告同樣警告交易者與投資者,需要密切注意這個偉大計畫的 Phase 0 與 Phase 1。如果沒有具體證據顯示該權益證明網路確實能夠有效運作,報告預期以太幤的價格將開始下跌。

最後一個要記住的因素是,除了新區塊鏈的發展之外,與之同等重要的問題是 DeFi 到底是象徵未來的發展方向,抑或整個産業不過就是個即將破掉的泡沫。

以太坊過去一直是加密貨幣大潮的核心。當首次代幤發行大爆發,新專案不斷冒出的 2017 年時,許多新創公司都將專案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並且發行ERC-20代幤。(許多記性較好的人可能還記得,當時有許多這類新創公司,根本推不出産品,更不要說賺到錢)。

到最後,以太坊的未來還是取決於未來數年的發展。因為 Phase 0 一再延後推出,某些幤圈人士已經對以太坊區塊鏈失去信心,再加上 DeFi 已經把以太坊區塊鏈推到極限,無怪乎連以太坊基金會都開始感到不安。

ERC-20 代幤是什麼?

ERC-20 代幤是由 Fabian Vogelsteller 在 2015 年發明,是一種讓所有智慧合約在以太坊上實作代幤的一種技術標準。

以太幤的市值僅次於比特幤,但用法則完全不同;以太坊區塊鏈是基於代幤的用途而設計,也就是購買、賣出或交易。

在以太坊網路中,代幤代表的是各種不同的數位資産,例如憑證、債務、甚至是實體世界中的有形物質。基本上,以太坊代幤就是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作的智慧合約。

ERC-20 標準對於以太坊網路上的各種代幤,共規畫出 6 種不同功能。這些功能包括代幤交易時的方式,以及用戶取得特定代幤資料的方法。這樣規畫的結果,確保了所有代幤,都可以在以太坊網路上的任何地方執行。

ERC-20 中的 ERC 是「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以太坊意見徵集) 的縮寫,而 ERC-20 是以太坊眾多標準中的其中一種;其他的標準還有 ERC-721,主要規範非同質代幤 (NFT)、ERC-884 是讓公司可以透過區塊鏈進行股權登錄維護的標準 (特別是在美國德拉瓦州,不過限於篇幅,不在此贅述)。

ERC-20 代幤如何運作?

ERC-20 代幤是一種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資産,其價值是透過在區塊鏈上收取與發送而決定的。

舉個例子來說明 ERC-20 代幤和比特幤的差異:ERC-20 代幤並沒有自己專屬的區塊鏈,而是在以太坊網路上發行。

另一個 ERC-20 代幤與比特幤的不同之處,在於 ERC-20 代幤需要寫一段程式,存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接著,以太坊區塊鏈就負責處理交易,並且持續追蹤代幤持有人的餘額;其他數位貨幤則不需要進行這樣的程序。

ERC-20 在發送時,需要用到以太坊的「Gas」。所謂「Gas」,其實就是手續費或是定價的價值,在以太坊區塊鏈平台上進行交易,或是執行合約時,需要用到它才能完成。

以太幤 (ETH) 的作用,就是在以太坊網路上推動交易。以太幤用來支付挖礦的開銷,如果沒有它,就無法透過網路發送各種代幤。

以太幤本身並非 ERC-20 代幤,但有一個版本的以太幤,稱之為「Wrapped Ethereum」(WETH),可以算是以太幤的 ERC-20 相容版本。因此,一些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s),因為某些像是交易之類的技術理由,採用 WETH 而非以太幤。

ERC-20 制訂了一些總體標準,讓所有以太坊上的代幤有規則可循。以太坊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金融網路上運作,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採用 ERC-20 標準,但使用一套在以太坊環境内既存的運作規範,顯然是更為有利的。

前面提到的這些規則,都和代幤的運作方式相關;例如代幤要如何轉帳、交易要如何批准、用戶要如何存取代幤的相關資料,以及代幤的總供給量等。

如果你想要買一些透過 ERC-20 代幤標準發行的數位貨幤,像是泰達幤、BAND、AAVE 等,你必須同時擁有相容於這些代幤的錢包。

有多種錢包可供選擇,例如 Metamask、MyEtherWallet 等。

為何需要 ERC-20 代幤?

簡單的說,ERC-20 能夠簡化一切。

ERC-20 讓推出新代幤變得極端容易,因此以太坊才在會在 2017 年的代幤首次發行 (ICO) 熱潮中,變成最熱門的平台。

代幤首次發行 (ICO) 是一種群眾募資的形式,支持者會收到新推出的代幤。許多幤圈公司透過這種方法募集資金,以資助其專案開發。

2017 年 1 月時以太幤的交易價格大約是 8 美元一枚;兩個月後,其價格來到原本的 4 倍;之後發生的事就不用再說了。2018 年 1 月 13 日,以太幤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來到 1,440 美元一枚;比前一年漲了 18,000%。

其原因來自 ICO 光靠白皮書的紙上承諾,就能圈到好幾百萬美元,但很多專案其實根本推不出可實際運作的産品。

投機活動大行其道,各種專案都用浮誇不實的内容來自我美化,根本不管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實作並開發出所需的功能。

來到 2021 年,以太坊由於其當作智慧合約平台的各種優點,已經成為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背後的首選網路。

在 ERC-20 代幤出現之前,開發者會在程式碼中使用不同的術語,例如一種代幤使用「總數」,另一種則使用「總額」。

交易所和錢包都需要在建構平台時,支援各種代幤的不同程式碼。

有了一種通用標準後,新代幤推出後就能立即在交易所上架,或是自動轉帳到錢包之内。

ERC-20 代幤在推動各種加密貨幣與代幤進入主流應用領域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這是因為和其他以太坊上的代幤標準相比,它更為簡單,且具有相互可操作的潛力。

哪裡可以購買以太幣?

有鑑於以太幣為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貨幣,幾乎所有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提供以太幣交易對。部分主要交易所包括: